央视CCTV《工匠精神》入选品牌、暖气片十大品牌——森拉特欢迎您的到来!

400-826-3533

手机版微信小秘书天猫旗舰店 京东旗舰店网站地图

镇江要不要“集中供暖”? 要看账怎么算

  天气越来越冷了,在网民中催生了一个“时髦话题 ”—— 镇江要不要“集中供暖”?

1.jpg

  翻出棉衣、围巾、手套,备好油汀、暖风扇、空调,虽然还在气象学意义上的深秋,但很多市民对于一个寒冬的预期,已经先于冷空气降临。

  “冷预期”自有“热效应”:家电卖场里的取暖电器开始热销;早几年在镇江还十分鲜见的家庭独立供暖系统,迎来了施工高潮;不少人在感叹冬天越来越冷的同时,开始对一个今秋南方城市十分时髦的话题进行热议——镇江能不能采取集中供暖?

  镇江的冬天真是越来越冷?集中供暖值不值得,有没有可能?一番走访后记者发现,这类问题还真的可以探讨。

  自10月底那次陡然降温以来,波澜不惊的气温变化,已让镇江人享受了近一个月的“秋日宁静”。这使得家住丁卯某小区的陈阿姨心生疑惑:小雪已过,镇江的冬天好像并没有儿子说得那样“彻骨寒冷”,自己带小孙子回西安老家过冬的计划,还要不要实施?

  对于母亲的疑惑,儿子张先生则强调真正的冬天还没有来。张先生来镇学习、工作已有七八年,他对镇江的冬天一向抱有“敬畏”之心:“这些年好像一年比一年冷,今年肯定也不例外!”

  觉得“越来越冷”的不独张先生这样的在镇北方人,很多土生土长的镇江市民也有此感觉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不少市民都提到了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,一些人则对去年11月16日我市的那场大雪,至今心有余悸。

  不过,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李建国否认了“镇江冬天越来越冷”的说法。他向记者展示的数据表明,近10年来镇江冬天的平均气温都保持在3℃—5℃之间。按照平均气温低于3℃属冷冬、高于5℃属暖冬的标准,我市已24年未有冷冬记录。去年冬天我市的较低日气温为-5.6℃,也远高于1956年1月16日镇江的较冷纪录-12℃。

  李建国认为,“越来越冷”其实是现代人的感觉,这与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。过去人们都住平房,“可以接地气”,床上有棉垫子,盖厚棉被;现在大家住的是高楼,室温低,因为有空调,床上用品也越来越轻便,所以感觉“越来越冷”。而且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现代人的“抗冻性”也大不如前。

  在气象学上,连续5天日均温度低于10℃,靠前天即为入冬日。镇江历史上平均入冬日是11月21日,冬季时长125天。而今年我市迄今尚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冬季,当属“迟冬”。

  人们对于冬天“越来越冷”的感觉和预期,催热了取暖市场。

  记者在我市的几家家电卖场走访发现,虽然寒冬尚未来临,但是各种取暖电器已经热销。苏宁电器镇江公司的沈磊经理告诉记者,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都是我市取暖电器市场的销售旺季。去年的销售旺季,镇江苏宁仅市区的4家门店,相关销售额就逾4000万元。而近些年来,这一数字每年都有超过10%的增长。

  沈磊提醒记者,由于空调、油汀等家电的取暖效果有所局限,现在很多家庭特别是新装修住宅,都会选择家庭独立供暖设备,这是一块增长更为迅猛的取暖市场。

  记者随后的采访证实了这一分析。据中惠地热镇江分公司的负责人蒋先生介绍,近几年镇江的独立供暖系统厂商如雨后春笋,目前“可能不下于20家”。采暖炉、散热器、地暖等供暖方式和技术,也在不断推陈出新,市场蛋糕正越做越大。通常情况下,1户100平方米的住宅,一套供暖系统要花费2—3万元。镇江大宇电热地暖公司的老板则告诉记者,去年他们刚刚进入镇江市场只做了几户,今年一个月就做了13户。

  除了取暖设备外,用电量的变化也在需程度上反应了市民取暖需求的增加。以去年冬季为例,刚刚入冬的12月我市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家庭用电,分别比前一年同期上升了23.1%和10.33%;取暖设备使用率较高的2010年1月,全市家庭用电量为13220万千瓦时,比基本无需采暖的上年11月多出了3258万千瓦时。粗略算来,全市当月仅家庭取暖电费就近1500万元。

  市民取暖需求的激增,能否催生镇江城市的集中供暖?这个今秋很多南方城市热议的话题,也引起了不少镇江人的兴趣。记者在我市的一些网络论坛搜索发现,近几年几乎年年都有相关话题的帖子被热捧。这其中,正反两方意见都有,但大多数人对于集中供暖真能在镇江实现,都不抱乐观态度。

  李建国显然属于“赞成派”。他认为,从气象学角度看,镇江全区域都应实施集中供暖。

  我国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“秦岭—陇海线”,此线以南地区不集中供暖,主要依据有两个:一是这些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℃的所谓“严寒期”不够90天,二是较低温度不低于-5℃。对此,李建国分析,后一个依据并不符合镇江,而前一个依据也忽视了湿度问题。镇江的“严寒期”虽然平均只有59天,但冬天的湿度却高达60%-70%,远高于北方的20%左右。按国际通行标准,冬季湿度每增加10%,“人感温度”会降低1℃,据此镇江的“严寒期”会大大延长。

  提出反对意见的市民或网友,则大多从费用角度立论。有网友算了一笔账:按照北方城市的取暖费标准,每月每平方米一般在6-8元,100平方米的房子3个月的总费用逾2000元,这远远超出现在大多数家庭过冬取暖支出的每月两三百元的电费。

  不过,这笔账也遭到了不少人反驳。一位有过北方生活经历的网友表示,空调取暖和集中供暖的舒适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,没有可比性。而且即便是空调,不少家庭也是很节制地使用,“费用少”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们“挨过寒冬”的思想基础上的。而若和家庭独立供暖系统相比,集中供暖的性价比就将优势明显。我市现有的独立供暖系统一般使用燃气和电力,100平方米的住宅使用燃气独立供暖的成本,高的每天可达上百元。

  我市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部门人士,从节能角度分析了问题。他认为,当前我市用的电都是由火力发电,即电能系由热能转化而来,据说这其间会有50%的能量损耗;而大多数家庭冬天取暖也用电,即又把电能转化回了热能。如此一来,显然很不“低碳”。还有,打造一个集中供暖的网络耗资巨大,且运营成本也很高,在市民的取暖需求没有大到需程度时,政府可能很难决策上马。